五合一:白喉、破伤风、百日咳、小儿麻痺症、
乙型流感嗜血杆菌 /
六合一:白喉、破伤风、百日咳、小儿麻痺症、
乙型流感嗜血杆菌、乙型肝炎
【关于疾病和病菌/病毒】
白喉:
白喉棒状杆菌主要透过患者的分泌物传播,也可经由伤口或接触受污染物品而感染。病菌会引致呼吸道病症,五岁以下小童较容易受感染,症状通常于2-5日后发生。病菌会于喉咙和扁桃体上产生一层灰色的厚膜;其他病徵包括发冷、咳嗽、喉咙痛、流口水、颈项腺体肿胀、呼吸困难和发烧。因应受感染程度和途径,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病状;病菌也可导致严重併发症,如心肌发炎、麻痺、肾衰竭等,甚至死亡。
破伤风:
破伤风病症是由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引致,最普遍经由伤口感染,常见于意外伤口、动物咬伤、烧伤和长期慢性伤口。破伤风病菌会产生毒素,这些毒素破坏神经系统,以致神经传导受阻,诱发疼痛的肌肉收缩或痉挛,常见部位发生于下颚和颈部。另外,严重的呼吸道痉挛会引起呼吸困难,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指出,约一至两成破伤风患者因而死亡。其他病徵包括头痛、发烧、冒汗、心跳快和血压升高。
百日咳:
百日咳属于呼吸道病症,由百日咳博德氏杆菌引致,主要经飞沫传播。病菌的潜伏期约为5-10天,但亦可延至 2-3星期。发病初期病徵类似伤风病状,包括流鼻水、打喷嚏、轻微发烧、咳嗽等。其后病菌所产生的毒素会引致长期严重咳嗽。一岁以下婴孩患者出现严重病症的风险较高。严重病状包括呼吸偶尔停顿、肺炎、抽搐、脑病状,甚至昏迷。
小儿麻痺症:
小儿麻痺症是由嵴髓灰质炎病毒所引致,一般多发生在幼童身上。病毒可经由受患者污染的粪便传播,也可透过口腔或鼻腔的分泌物受感染。一般病徵包括发烧、头痛、呕吐和腹部不适;然而,约有七成儿童患者亦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病徵(2)。病毒会入侵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,引起肌肉疼痛和僵硬,颈部、背部和双腿为常见部位。少于1%的麻痺性小儿麻痺症儿童患者会出现肌肉无力或软瘫状况(2),这等情况或会造成永久性残障。另外,病毒也可引起致命的併发症如脑膜炎。
乙型流感嗜血桿菌:
乙型流感嗜血杆菌 (Hib) 属于一种入侵性病菌,五岁以下儿童特别受影响。此病菌常见于鼻腔和喉咙内,透过其分泌物而传播,但并不一定会引起病症。病菌主要入侵脑膜,导致脑膜炎。另外,病菌亦会引致喉咙发炎、肺炎、关节炎、菌血症等。病徵与病状视乎受入侵部位,而严重病症则可致命。
乙型肝炎:
乙型肝炎病毒 (HBV) 可引致急性或慢性肝病,主要透过血液或体液传播。急性肝炎病徵包括作呕、呕吐、腹部不适、食慾不振、发烧和黄疸。病毒潜伏期可长达数月,而受感染人士不一定会出现病徵。根据香港卫生署统计,约有一成以下成年人和九成半经母体感染病毒的婴儿,未能于接触和感染病毒最早期得到适切治疗而未能及时将病毒清除,该部份人士便会成为长期病毒带菌者,而其日后患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肝病的风险将提升。
【关于疫苗】
要有效预方病菌和病毒,需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、保持环境空气流通、适当弃置分泌物和排泄物,还要妥善处理伤口。
此外,现时有五合一和六合一预防疫苗以作以下病毒和病菌保护:
- 五合一预防疫苗:白喉、破伤风、百日咳、小儿麻痺症、乙型流感嗜血杆菌
- 六合一预防疫苗:白喉、破伤风、百日咳、小儿麻痺症、乙型流感嗜血杆菌、乙型肝炎
注射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属轻微,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疼痛、痕痒、疲倦、烦躁不安、食慾减轻、作呕、呕吐、肚痾和发烧等。如出现严重不适需尽快向医生求诊。
有关以上疫苗查询或预约,请致电本中心 (+852) 2779 8388。
资讯参考
-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– https://www.cdc.gov
- Atkinson W, Hamborsky J, McIntyre L, Wolfe S, eds. (2009). “Poliomyelitis”.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Vaccine-Preventable Diseases (The Pink Book) (11th ed.). Washington DC: Public Health Foundation. – https://www.cdc.gov/vaccines/pubs/pinkbook/downloads/polio.pdf
-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 – http://www.chp.gov.hk/